
公司要聞
首頁 公司要聞
以柔克“鋼”的全國女勞模
來源: 太鋼新聞中心 作者: 謝妮 時間: 2015-05-06

曹大昆 攝
作為新聞戰(zhàn)線上的一名新兵,初次見到這位全國女勞模時,我還是被震撼了。作為在科研戰(zhàn)線上啃下一個個硬骨頭的女將,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剛硬強悍,反而更多的是一份溫婉親和。
一頭干練的短發(fā)、眉目清秀,顯得干凈利落,身上散發(fā)著一種獨有的女性魅力。
1984年,包頭鋼鐵學院金屬材料專業(yè)畢業(yè)的王玉玲,來到當時的太鋼鋼研所,當上了一名技術(shù)員;1992年,王玉玲又從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系研究生畢業(yè),一直成長為現(xiàn)在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太鋼首席研究員,其間曾榮獲多項殊榮,可謂榮譽等身,今年她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女勞模和她的團隊
每當提到工作時,不難發(fā)現(xiàn),王玉玲更愿提到她的團隊。
你也許不會想到,就是這個說話柔聲細語的女將,帶領10人的攻關團隊,在中國高鐵快速發(fā)展、高速鐵路列車關鍵材料亟須國產(chǎn)化的大背景下,在公司加快建設以不銹鋼、冷軋硅鋼、鐵路用鋼、高強韌鋼為主的極具競爭力的高端精品基地進程中,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科研重任。由她率先組建課題組,進行動車組車軸材料研究及工藝技術(shù)開發(fā)。
我國高速鐵路用車軸原來全部為進口,國內(nèi)在高速動車車軸制造方面屬于空白。要填補這塊空白,談何容易。面對這項巨大的挑戰(zhàn),王玉玲帶領課題組成員主動應戰(zhàn)、迅速出擊,針對新工藝流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認真分析工藝技術(shù)的每個難點,制定出詳細的操作規(guī)程和周密的試制方案,并根據(jù)全程跟蹤試制結(jié)果和用戶使用情況,深入細致地開始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在近五年的日日夜夜里,王玉玲和她的團隊從基礎研究做起,抓住產(chǎn)品的特性,從技術(shù)到裝備、從實驗室到現(xiàn)場、從原料冶煉到產(chǎn)品軋制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無數(shù)個回合的實踐,不知有多少次成功與失敗,最終成功研發(fā)出重載車軸用新材料,實現(xiàn)了與車軸高強韌性的良好配合。
在無數(shù)個搞科研實驗的過程中,失敗與成功并存。王玉玲始終保持著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對待失敗也從不氣餒,極力為她的團隊營造鼓勵創(chuàng)新、容忍失敗的氛圍。
王玉玲說:“科研的路上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只要大家都開動腦筋積極創(chuàng)新,盡心盡力地在朝著目標做事情,即使失敗了我也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重燃信心,總結(jié)失敗的教訓,再做攻關。”王玉玲知道,對于一個承擔著重要任務的攻關團隊來說,保持攻關的熱情很重要,而她自己就是火種,不但自己要燃燒,還要盡全力照亮團隊中的每個人,讓他們都成為團隊中的“圣斗士”。面對一次次的失敗,王玉玲反而更多的是自責,她有時會埋怨自己為什么沒有把很多導致失敗的因子提前“消滅”,有時候又會反省自己為什么沒能完全做好全盤考慮,以致給失敗埋下種子。她就是這樣的人,永遠都讓自己多擔當些,永遠是團隊的主心骨,帶領著她的團隊在失敗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一路向前。在記者的眼里,王玉玲早已把團隊成員當成與自己最配合默契的“戰(zhàn)友”,是除家人外,與自己最親密無間的人。
女勞模和她的家庭
聽王玉玲講她和女兒的故事,記者心里也一陣酸楚。
看到現(xiàn)在年輕的媽媽如此盡心盡力陪伴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對孩子,王玉玲總覺得有很多虧欠。
“孩子從學前班起就一直在‘小飯桌’吃飯。記得有一年夏天,‘小飯桌’的師傅臨時有事,中午不能提供接送與吃飯服務。上二年級的孩子也不知情,看到‘小飯桌’沒人便往家里走,回到家連門都進不了。無奈之下,孩子便又回到‘小飯桌’,結(jié)果還是空無一人。中午的太陽極熱,孩子就這樣來來回回走了整整一中午。下午上課時,老師見孩子上課沒精神,下課了解到情況后,便立即通知我。晚上回到家后,我問孩子,‘別的孩子都打電話讓家長接走了,你為什么不給媽媽打電話?’孩子的回答讓我吃了一驚,‘媽媽,你每天那么忙,我不想再打擾你。’”回憶起這件事來,王玉玲的表情里滿是歉疚。
“記得又有一次,孩子發(fā)燒還伴有咳嗽,吃了藥病情還總是反復,醫(yī)院給出的處方是打點滴再加上吃藥,那幾天正好趕上課題組要試制新產(chǎn)品。那時候,醫(yī)院開出的藥片還是用一個個小袋子包好的那種,于是我就在電話里告訴孩子看看藥片是什么顏色,什么袋子里拿出幾片,吃幾次。我現(xiàn)在想想都后怕,萬一孩子吃錯了怎么辦,當時她只有8歲。”王玉玲說。
在孩子的記憶中,媽媽永遠都是忙碌的。一想到這些,王玉玲的眼里盈著淚水。
提及丈夫時,王玉玲說,“家里的事務,都是丈夫在幫我處理。他知道我工作辛苦,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讓我減輕后顧之憂。”對于家里的事務,王玉玲則笑稱,“家里事務的多少,完全取決于你把它想得有多少。其實,我有時真沒有太多時間去想家里的事。”
女勞模和她的報國夢
2010年,為了滿足鐵路貨車重載提速發(fā)展要求,鐵道部啟動“新建30噸軸重重載鐵路關鍵技術(shù)”重大課題,要求重載車軸材料強度較現(xiàn)用LZ50鋼提高15%,塑性提高5%,增加沖擊功要求,對低倍組織和高倍組織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從那時起到2014年,太鋼成功試制的重載車軸用LZ45CrV鋼,王玉玲和她的團隊付出了巨大的辛苦。
連續(xù)幾年來,作為太鋼首席研究員的王玉玲負責完成了鐵路重載車軸鋼、高速動車車軸鋼、機車車軸鋼、城際列車車軸鋼、出口車軸鋼以及電機轉(zhuǎn)軸用鋼開發(fā)等多項重點工作,太鋼高速動車車軸鋼,各項指標均滿足標準要求,并通過了清華大學、國家檢測中心、鐵道科學研究院檢驗分析驗證,產(chǎn)品實物質(zhì)量優(yōu)于多個發(fā)達國家車軸鋼的水平。2014年2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召開了自主化時速250公里動車組輪軸方案、試用評審會,一些企業(yè)采用太鋼材料生產(chǎn)的高速動車空心車軸通過了鐵路總公司組織的專家評審,并進入運行試驗,為我國車軸鋼系列產(chǎn)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國內(nèi)空白、打破國外壟斷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高鐵已然成為共和國閃亮的“外交名片”,這凝聚著包括王玉玲在內(nèi)的許許多多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
談起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的感受,王玉玲激動地暢談了大會盛況以及聆聽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受到中央領導接見的感觸。她說,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diào),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聽到這些,自己工作的勁頭和信心更足了。王玉玲謙虛地說,取得的成績和榮譽,是太鋼為自己提供了成長的舞臺,離不開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支持,榮譽是大家的、是太鋼的。打贏生存保衛(wèi)戰(zhàn)、構(gòu)建新常態(tài)下的公司競爭力,科技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自己深感責任重大、義不容辭。
31年來,王玉玲始終堅守科技興企、產(chǎn)業(yè)報國的光榮夢想,時刻秉持著科技人員忠誠事業(yè)、敢當重任、刻苦鉆研、科學嚴謹、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科研攻關的漫漫長路上以柔克“鋼”,用特有的柔韌攻克了橫亙在中國高速動車車軸鋼用鋼上的難題。一路走來,她始終與夢想同行。因為王玉玲深知,有夢才有未來。